洋葱需肥规律(洋葱施肥方案)
洋葱需肥规律
洋葱苗期吸肥量很少,以后随地上部发育的加快,吸肥量也迅速增加。当鳞茎开始膨大后,养分向鳞茎中运转,叶子颜色变淡,氮(N)、磷(P)、钾(K)吸收量较多。在洋葱的不同生育时期,N∶P2O5∶K2O的吸收比例各不相同,幼苗期为7.9∶1∶9.1,叶片生长期为5.5∶1∶4.7;鳞茎膨大期为4.0∶1∶2.7;种株返青期为7.2∶1∶3.3;抽薹孕蕾期为5.1∶1∶4.7;开花结籽期为4.7∶1∶3.5。生产1000千克洋葱,吸收N2.0~2.4千克,P2O50.7~0.9千克;K2O3.7~4.1千克,N∶P2O5∶K2O约为1∶0.4∶1.8。氮肥对根系生长和叶子同化能力影响很大,在鳞茎的形成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但只有在鳞茎形成所必需的长日照和温度等条件具备时,氮肥才能充分地促进鳞茎的膨大。洋葱在鳞茎膨大时期,对氨态氮的吸收有增加的趋势,对硝酸态氮的吸收却有抑制趋势。氮肥过量会延迟鳞茎的膨大。在花芽分化期或分化后施用氮肥。可抑制分化,减少早期抽薹率。磷对洋葱鳞茎的膨大影响较大;磷在鳞茎与叶片中含量的比值要比氮、钾的比值高。土壤中缺磷,洋葱根粗而细根少,磷利用率低,吸收量也少。在幼苗期如果缺磷,叶片上易出现黄绿相间的斑点,植株生长缓慢。低温对磷的吸收不利,10℃时根的含磷量为20℃时的63%,茎叶中仅为38%。钾的吸收量与植株生长量的增长速度是一致的,随着鳞茎的膨大钾的吸收量也迅速增加,这时缺钾,会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钾不足时叶片从外叶的叶尖开始干枯,呈灰色,随后变成黄褐色。
洋葱施肥方案
洋葱育苗床应选择疏松肥沃、保水力强的土壤,施足底肥,一般在11平方米育苗畦中施用腐熟有机肥25~30千克,再加磷50.08~0.15千克;幼苗期可结合浇水追施腐熟人粪尿17~20千克,或追氮0.09~0.12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幼苗定植前在种植田中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全面撒施并与土掺匀,施肥深度15~18厘米,以形成洋葱吸肥的有利环境。有机肥每公顷用量约20~40吨,对酸性土壤可施入450~600千克的草木灰,对磷肥不足的田块加施磷肥55~90千克。
洋葱缓苗后进入茎叶生长,为促进形成良好的营养器官,需抓紧追施第一次肥,每公顷施人粪尿15~19吨,或追氮30~45千克。鳞茎膨大期应追施2~3次“催头肥”,每次每公顷施氮45~60千克。追施无机肥的方法,苗小时可撒施,随后立即浇水,不应延误。植株长大封严地面后可结合浇水施肥。在定植后30~50天,即在鳞茎开始转入迅速膨大期,为重点追肥期,对洋葱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时既要重视数量和质量,还要注意追肥的适宜时期。若重点施肥时间过迟则鳞茎迅速膨大时缺乏足够的营养,成熟期推迟,不能及时转入休眠,影响洋葱的产量,也不利于贮藏;如重点追肥过早,地上部叶子易贪青生长,因而不利于鳞茎的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