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种菜网

黄瓜霜霉病与角斑病的症状区别与防治

分类: 农业解答  时间: 2023-05-25 09:34:02  作者: 学种菜网 
学种菜解答:

黄瓜霜霉病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均是黄瓜温室生产中危害较重的病害,这两种病害常常同时发生,而危害症状又非常相似――均在叶部形成多角形的病斑,农户往往辨认不清,常错把角斑病当作霜霉病,或把霜霉病当作角斑病进行防治,延误了防治适期,给农户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毁棚。为方便农民朋友们正确识别和科学防治黄瓜霜霉病和角斑病,将两种病害的症状、症状区别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霜霉病和角斑病的症状、发病条件、症状区别

1.1霜霉病

1.1.1症状霜霉病是危害黄瓜最重的病害,发病后叶正面出现叶肉退绿、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的黄色至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斑的叶背密生灰黑或紫黑色霉层,造成叶子很快干枯脱落,直至植株死亡。由于发病迅速,俗称“跑马干”,但病斑后期不穿孔,瓜条不受害。

1.1.2发病条件病菌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5℃、空气相对湿度为80%以上,低于15℃、高于30℃发病受到抑制,一般于春季发病重,病菌在病叶及残株上越冬越夏。

1.2角斑病

1.2.1症状角斑病也是危害黄瓜较重的病害,发病后叶正面先出现黄色突起的退绿斑,后叶背出现水渍或油渍状的菌膜物,叶背病斑为多角形,边缘水渍状或油渍状,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瓜条、茎和叶柄均受害,病斑近圆形水渍状,表面也有白色菌脓。

1.2.2发病条件适合本病发生和流行的适温22~24℃、相对湿度90%~100%,特别是在遭遇连续阴雪天时,气温低、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病害易大发生。病菌可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

1.3霜霉病和角斑病的区别

1.3.1病原菌。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角斑病是细菌性病害,

1.3.2病斑的大小。角斑病的病斑较小,颜色较浅为浅褐色或灰白色,病斑后期往往穿孔;霜霉病的病斑较大,颜色略深为黄色至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不穿孔。

1.3.3叶片透光性。把病叶摘下来,对着太阳光透视,角斑病的病斑较薄,有透光的感觉;霜霉病的病斑较厚,没有透光的感觉。

1.3.4叶背症状。角斑病的叶背病斑周围水渍状或油渍状明显,在潮湿时可见污白色或蛋清状菌脓,在早晨用手去摸有发粘的感觉;而黄瓜霜霉病的叶背病斑上长有灰黑或紫黑色的霉层。

1.3.5危害部位。角斑病主要危害叶子,严重时也危害叶柄、茎秆、瓜条等;霜霉病一般只危害叶子。

2黄瓜霜霉病和黄瓜角斑病的防治方法

2.1黄瓜霜霉病

2.1.1实行轮作。病地与非瓜类蔬菜轮作2年以上。

2.1.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壮苗;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合理密植;保护地适时放风,采用膜下灌溉等,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等。

2.1.3高温闷棚法。在晴天中午前后,浇透水后将大棚密闭,使温度升高,当温度达45~46℃时维持1.5~2小时,之后缓慢通风,降低温度。注意闷棚时温度计水银球要和植株最高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或在闷棚前一天浇水,闷棚结束后再浇水。

2.1.4药剂防治。发病后择晴天上午交替喷用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药剂如72%杜邦克露1000倍液、50%的烯酰吗琳(太妙)10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58%锰锌?甲霜灵25g兑15kg水、68%精甲霜?锰锌(金雷)100-120g/亩、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20ml兑15kg水等,每5~7天一次。当混合发生角斑病时加入77%可杀得400倍液,叶子的正反面都要均匀喷施药液,连喷3-4次。

2.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2.1实行轮作。同霜霉病。

2.2.2种子处理。用新植霉素200ppm浸种1小时,沥去水再用清水浸3小时,催芽播种。

2.2.3加强栽培管理。同霜霉病。

2.2.4药剂防治。发病后择晴天的上午交替喷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如佳园万家(硝基腐殖酸铜)30g兑15kg水、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30%DT杀菌剂500倍液等,每6~7天喷一次,连喷3~4次,叶子的正反面都要喷匀喷药。

猜你喜欢

农业解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