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种菜网

蓝藻产生的原因及处理

分类: 农业解答  时间: 2022-11-14 07:52:24  作者: 学种菜网 
学种菜解答: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蓝藻由于可以改变膨压,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蓝藻的大量繁殖,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可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蓝藻的大量发生,蓝藻颗粒又很难被鱼类消化,蓝藻逐渐成为绝对优势种群。这种通过种间竞争形成的过度繁殖必然带来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的结果又将导致大量蓝藻的死亡。蓝藻的大量死亡使得水体的生产者锐减,造成水体中的溶氧供应严重不足。同时,蓝藻死亡分解也会消耗大量的溶氧,释放大量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在严重缺氧和毒物存的条件下,鱼类会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
控制方法
1 物理方法
1. 1  彻底清塘消毒和加注不带蓝藻的新鲜水 由于蓝藻比其它藻类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控制措施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彻底清塘消毒可有效杀灭蓝藻,压低基数,减少大规模发生的可能。避免随加水带入蓝藻,对控制也有积极意义。
1. 2  定期换鲜水 对于含有较多蓝藻的池塘,经常、大量地换新鲜水,可稀释蓝藻的浓度。同时也稀释了蓝藻分泌的毒物浓度,促进其它藻类的生长和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  化学方法
2. 1  铜制剂 蓝藻比其它藻类对铜离子更敏感,因此铜制剂常用作抑藻、杀藻剂。传统使用的铜制剂是晶体CuSO4 。Cu2SO4 的药效持续时间短,受水质的碱度及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腐殖质及藻类自身释放的多肽的影响,使用时需要连续施加。高浓度的铜离子会造成游游植物的大量死亡引起水体严重缺氧,过多过量的使用还会引起鱼
类的蓄积性中毒,造成肝、肾组织的损害影响鱼体的生长。故CuSO4 不能经常使用,且浓度应严格控制。为了减轻铜离子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将铜离子制成铜基化合物,铜与三乙醇胺形成毒性更小的化合物。铜离子从铜基化合物中缓慢释放到水体中并维持一定浓度连续作用,抑制蓝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市场上已经有络合铜成品出售。
2. 2  除草剂 可供选的有西玛三嗪、敌草隆、扑草净等,它们作用的主要特点是抑制光合作用。西玛三嗪能有效地抑制光合作用,能控制浮游生物而对鱼类无害的安全浓度是0. 5mg/ L ,可有选择地杀死蓝藻。敌草隆、扑草净抑制光合作用的效果也较好,对鱼类的毒性较小。
2. 3  选择性施肥 低氮磷比,有利于蓝藻进行固氮作用,高氮磷比则有利于绿藻繁殖。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氮磷比接近或等于20 :1 能有效控制固氮蓝藻的爆发。
3  生物方法
3. 1  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虽然蓝藻不易被消化,但由于其颗粒较大,更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摄食到体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阻碍了蓝藻的生长。可供选择的鱼类有白鲢、花鲢、白鲫等。实践表明, 尾重200g 以上的白鲢对蓝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每0. 067ha 总量达到100 Kg 时,基本不会爆发蓝藻。
3. 2  投放漂浮水生植物 如浮萍,不但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减少形成水华的风险,还可以通过漂浮的特性,随蓝藻一起在水面漂浮盖住聚集的蓝藻颗粒层,阻碍其生长,间接促进其它藻类生长。
3. 3  引种水生维管束植物 维管束植物能有效吸收水体的营养盐类,还有较强的净化水质作用,但要防止植物大量死亡引起的“二次污染”。芦苇、水辣蓼都是很好的选择。
3. 4  施用对蓝藻有特异性侵染、裂解的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选择培养特异性的病毒、细菌、真菌。一般而言,病毒的特异性很强,容易获得较理想的种类,国外已有报道发现了以蓝藻为特异寄主的病毒。细菌、真菌的特异性则较差,效率也较低。但不管哪种特异微生物,都应考虑其对池塘生态系统的安全性,特别应防止“二次污染”。
3. 5  引进或培养优良藻类 引进某些对蓝藻有拮抗作用的优良藻类抑制蓝藻生长。调整水体的氮磷比也可以改善藻类的种群结构。氮磷比为2 时,蓝藻可以大量发生,当氮磷比提高到5 时,绿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
3. 6  引进食藻原生动物 许多蓝藻是原生动物的良好食物源,蓝藻的许多属可为纤毛虫类的Nassula , 鞭毛虫类的Ochromonas 和变形虫类的Acanthamoeba ,Mayorella 和Nuclearia 捕食。
4  综合防治单一使用一种方法很难完全杀灭或控制住蓝藻,而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则可以使蓝藻的浓度处在一个低水平的动态平衡,有效防止蓝藻水华的生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农业解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