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病虫防治
分类: 农业解答
时间: 2023-06-25 22:49:18
作者: 学种菜网
学种菜解答: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根据您的描述我们也无法确定是何种原因,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白粉病
1.症状:以生长后期受害最重。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上现白色霉斑,后渐向四周扩展,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展十分迅速,病斑相互融合成一片,致整个叶片覆满一层白粉状物,严重的瓜面上也可长出白色粉状物。
2.发病条件: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生长势。在夏季进入雨季或秋初干燥时易发生流行,坐瓜四周的功能叶最易感病,以后随坐瓜增多,抗病力下降。
3.防治药剂:发病后可用10%世高分散颗粒剂2000—25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6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液2000倍液喷雾防治。使用粉锈宁时应严格控制浓度,防止产生药害。
二.蔓枯病
1.症状:主要危害瓜蔓,主蔓侧蔓都易发病,发病部位常在植株茎蔓的近基部。病斑开始在近节部呈淡黄色,油浸状斑、稍凹陷、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病部易裂,并分泌出黄褐色胶状物,干燥后呈红褐色,或黑色块状。生长后期病部逐渐干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小黑点。叶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上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缘老病斑上有小黑点,病叶干枯呈星状破裂。果实上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中央变褐色坏死斑,呈星状干裂,引起瓜腐烂,果实膨大到成熟期发病猛,蔓延迅速,严重时会造成绝收。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此病由球腔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病菌可在病残体上、土壤里越冬,种子表面也能带菌。病菌靠风、雨传播。病菌可从茎的节间、叶和叶缘水孔及伤品侵入。高温高湿、叶蔓茂密、通风不良、缺肥、植株长势弱均易发病,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施肥和整蔓造成伤口,病菌易侵染。
3.防治方法:实行2~3年的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播前种子消毒。 用70℃的热水烫干种子10分钟,水的体积是种子体积的3倍,烫种时要不停地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朵麦可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雷多米尔加百菌清至糊状涂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根据您的描述我们也无法确定是何种原因,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白粉病
1.症状:以生长后期受害最重。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上现白色霉斑,后渐向四周扩展,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展十分迅速,病斑相互融合成一片,致整个叶片覆满一层白粉状物,严重的瓜面上也可长出白色粉状物。
2.发病条件: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生长势。在夏季进入雨季或秋初干燥时易发生流行,坐瓜四周的功能叶最易感病,以后随坐瓜增多,抗病力下降。
3.防治药剂:发病后可用10%世高分散颗粒剂2000—25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6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液2000倍液喷雾防治。使用粉锈宁时应严格控制浓度,防止产生药害。
二.蔓枯病
1.症状:主要危害瓜蔓,主蔓侧蔓都易发病,发病部位常在植株茎蔓的近基部。病斑开始在近节部呈淡黄色,油浸状斑、稍凹陷、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病部易裂,并分泌出黄褐色胶状物,干燥后呈红褐色,或黑色块状。生长后期病部逐渐干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小黑点。叶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上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缘老病斑上有小黑点,病叶干枯呈星状破裂。果实上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中央变褐色坏死斑,呈星状干裂,引起瓜腐烂,果实膨大到成熟期发病猛,蔓延迅速,严重时会造成绝收。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此病由球腔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病菌可在病残体上、土壤里越冬,种子表面也能带菌。病菌靠风、雨传播。病菌可从茎的节间、叶和叶缘水孔及伤品侵入。高温高湿、叶蔓茂密、通风不良、缺肥、植株长势弱均易发病,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施肥和整蔓造成伤口,病菌易侵染。
3.防治方法:实行2~3年的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播前种子消毒。 用70℃的热水烫干种子10分钟,水的体积是种子体积的3倍,烫种时要不停地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朵麦可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雷多米尔加百菌清至糊状涂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