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太稠,如何防治后期的病害?
分类: 农业解答
时间: 2023-09-13 13:06:44
作者: 学种菜网
学种菜解答:
合理密植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前提,过稀、过密均不利于水稻单株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从而影响稻谷的品质与产量。适宜的栽插密度应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类型、种植形式等因素。播种过密,扎根不良,光照不足,秧苗细长黄瘦。一般情况,肥力中偏上、大穗型品种偏稀,肥力中偏下、穗数型品种偏密,低海拔地区偏稀、高海拔地区偏密,早育秧偏稀、湿润育秧偏密,杂交稻偏稀、常规稻偏密。
杂交稻:肥田亩栽1.8~2万丛,基本苗6~7万,中等肥力田亩栽2~2.2万丛,基本苗7~8万,瘦田亩栽2.2~2.5万丛,使基本苗达到9~10万以上,最高茎蘖数控制在25~30万,成穗率60%~65%以上,有效穗18~22万,穗粒数130~160粒,结实率85%以上。
粳型常规稻:早育秧亩栽2.5~3.5万丛、湿润育秧亩栽4~5万丛;中海拔2.2~2.5万丛,高海拔3~3.5万丛。
籼型常规稻:旱育秧亩栽1.5~2.5万丛、湿润育秧亩栽2~3万丛,海拔低、肥力高的宜稀,海拔高、肥力差的宜密。
不论杂交稻还是常规稻,每丛1~2苗,栽插深度2~3厘米,有利于秧苗成活和低位分蘖的发生。
烂秧是水稻苗期的重要病害,是水稻种子、幼芽和幼苗腐烂的总称,生产中时有发生,主要有生理性烂秧和病菌引起的烂秧两种.
其主要原因有:①催芽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②秧田整地质量差;③淹水过深缺氧;④低温危害;⑤还原有毒物质的毒害;⑥病菌和其他物质危害。生理性烂秧主要由不良气候和秧田管理不好而引起,通常幼芽和幼根发生卷曲,病重的幼根腐烂、幼芽变枯死,另外还有发生“黄枯”和“黑根”现象。主要发生在冷浸田常见。病菌引起的烂秧有绵腐病和立枯病。绵腐病的明显特征是在幼芽部位出现白色绵状物,严重时成块、成片死亡。立枯病的明显特征是:秧苗颈基部有赤色绒毛状霉层,发病秧苗枯萎,基部腐烂,拨时易断。
防治的措施:
培育壮秧。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秧苗抗病能力,是预防烂秧的主要办法。
1、预防措施:秧田选择,要求土质良好。播前做好选种工作和种子消毒,并适时播种,一般在3月25日-4月10日播种,播种后再盖上一层草木灰,既保暖又增加肥力,使种子发芽整齐,出苗快,增强抗病力。同时加强秧苗田间管理,培育壮秧。
2、急救措施:①长期灌水秧田发生烂秧后,立即排水落干,使种子幼芽与阳光空气充分接触,促进秧苗迅速扎根。发生“黑根”为主的秧田,可采用小水勤灌,冲淡毒物,促使幼苗恢复健康。②药剂防治:用药前排水落干,留下一层浅水。发生绵腐病。用硫酸铜1000倍液,或撒施草木灰也有一定效果。防治立枯病。用65%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于下午是时后进行喷药,用药2天后上水。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
合理密植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前提,过稀、过密均不利于水稻单株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从而影响稻谷的品质与产量。适宜的栽插密度应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类型、种植形式等因素。播种过密,扎根不良,光照不足,秧苗细长黄瘦。一般情况,肥力中偏上、大穗型品种偏稀,肥力中偏下、穗数型品种偏密,低海拔地区偏稀、高海拔地区偏密,早育秧偏稀、湿润育秧偏密,杂交稻偏稀、常规稻偏密。
杂交稻:肥田亩栽1.8~2万丛,基本苗6~7万,中等肥力田亩栽2~2.2万丛,基本苗7~8万,瘦田亩栽2.2~2.5万丛,使基本苗达到9~10万以上,最高茎蘖数控制在25~30万,成穗率60%~65%以上,有效穗18~22万,穗粒数130~160粒,结实率85%以上。
粳型常规稻:早育秧亩栽2.5~3.5万丛、湿润育秧亩栽4~5万丛;中海拔2.2~2.5万丛,高海拔3~3.5万丛。
籼型常规稻:旱育秧亩栽1.5~2.5万丛、湿润育秧亩栽2~3万丛,海拔低、肥力高的宜稀,海拔高、肥力差的宜密。
不论杂交稻还是常规稻,每丛1~2苗,栽插深度2~3厘米,有利于秧苗成活和低位分蘖的发生。
烂秧是水稻苗期的重要病害,是水稻种子、幼芽和幼苗腐烂的总称,生产中时有发生,主要有生理性烂秧和病菌引起的烂秧两种.
其主要原因有:①催芽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②秧田整地质量差;③淹水过深缺氧;④低温危害;⑤还原有毒物质的毒害;⑥病菌和其他物质危害。生理性烂秧主要由不良气候和秧田管理不好而引起,通常幼芽和幼根发生卷曲,病重的幼根腐烂、幼芽变枯死,另外还有发生“黄枯”和“黑根”现象。主要发生在冷浸田常见。病菌引起的烂秧有绵腐病和立枯病。绵腐病的明显特征是在幼芽部位出现白色绵状物,严重时成块、成片死亡。立枯病的明显特征是:秧苗颈基部有赤色绒毛状霉层,发病秧苗枯萎,基部腐烂,拨时易断。
防治的措施:
培育壮秧。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秧苗抗病能力,是预防烂秧的主要办法。
1、预防措施:秧田选择,要求土质良好。播前做好选种工作和种子消毒,并适时播种,一般在3月25日-4月10日播种,播种后再盖上一层草木灰,既保暖又增加肥力,使种子发芽整齐,出苗快,增强抗病力。同时加强秧苗田间管理,培育壮秧。
2、急救措施:①长期灌水秧田发生烂秧后,立即排水落干,使种子幼芽与阳光空气充分接触,促进秧苗迅速扎根。发生“黑根”为主的秧田,可采用小水勤灌,冲淡毒物,促使幼苗恢复健康。②药剂防治:用药前排水落干,留下一层浅水。发生绵腐病。用硫酸铜1000倍液,或撒施草木灰也有一定效果。防治立枯病。用65%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于下午是时后进行喷药,用药2天后上水。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