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淡水养殖
分类: 养殖技术
时间: 2023-08-05 11:24:23
作者: 学种菜网
妒鱼隶属鲈形目、常鲈鱼亚科,广盐性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丰富。鲈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深爱人们欢迎。为探讨高产养殖技术,增加经济效益,三年来我们在紫泥溪乾鲈鱼养殖场进行高产养殖试验,1995-1997 年连续三年平均亩单产超过1000公斤,个体规格500-1000克,亩利润达8000元。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地塘建造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他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KW 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二、苗种培育从海区捕捞的鲈苗 (体长1.5~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放养品种以北方海区天然鲈苗最佳,由于理化因子不同,苗种生长快,个体大,可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要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下池第2 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暂养期间每周用0.3ppm强氯精或15ppm福尔马林泼洒消毒一次,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 克、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一次,连服3天。经过20多天饲养,鱼长至4~6厘米可进入大池分疏饲养。三、饲养管理将鲈苗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2500~3500尾/亩。水深1.5米以上,要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每天投饲两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每月还要将土霉毒、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 次,每次连服3 天。同时定期用 0.4ppm 强氯精或20ppm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药物防治要慎用敌百虫、硝酸亚汞等药物。每天做好巡塘管理,在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保持池水清新。四、疾病防治鲈鱼抗病力较强,自然条件下不易患病。 但人工高密度养殖因其生存环境及空间发生很大变化,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疾病。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药物消毒,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常见鱼病有:1、肠炎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挤压腹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主要是投喂不新鲜、变质饲料引起的。治疗上可用土霉素拌饵投喂,每50公斤鱼用药10克,第二天后减半,拌饵连续投喂6天,也可用2 克氟哌酸拌饵投喂。2、烂鳃病病鱼体色黑暗,离群漫游水面,对外界反应迟钝。打开鳃盖,鳃丝苍白,鳃小片腐烂。发病原因是,大雨后水质变浑浊,易感染此病,特别是网箱养殖在大雨后,上游泥沙流冲击鱼体,鲈鱼极易感染发生此病,损失很大。治疗上可用红霉素投喂,每50公斤鱼用药0.5克,连续拌饵投喂6天,同时,用0.4ppm 强氯精对池塘或网箱全池泼洒,连续3天,治疗效果较明显。3、出血病病鱼的胸鳍、背鳍基部红肿并充血,病鱼行动迟缓,摄食下降。此病为病毒感染,传染性较强。治疗上可使用病毒灵、抗生素混合投喂,每50公斤鱼用病毒灵0.5克,氟哌酸1克,拌饵投喂,连续6天。同时对池塘用0.4ppm强氯精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4、水霉病此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鱼体表伤口处附着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鱼体虚弱无力,慢慢死亡。此病感染后传播较快。治疗上可用0.1ppm孔雀石绿全池泼洒2~3天。同时,鱼苗运输、拉网操作也应仔细小心,避免鱼体受伤。5、寄生虫病病鱼体表、鳍条上出现白色小亮点,寄生部位粘液增多。病鱼不摄食,行动异样,常群游于池塘四周。常见寄生虫有小瓜虫、累枝虫、车轮虫等种类。治疗上可用20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2天或用0.1ppm孔雀石绿全池泼洒2天。治疗上慎用敌百虫、有机磷等药物,否则会造成鲈鱼药物中毒。五、收获一般饲养至当年年底就可作商品鱼捕捞上市。可干塘一次性捕捞,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采取带水拉网分批上市。后者要注意捕捞起网后的鲈鱼不要再放回池塘,会因拉网受伤,回池不久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