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鱼塘的水质管理
分类: 养殖技术
时间: 2023-09-03 05:11:26
作者: 学种菜网
垂钓作为城郊休闲项目,深受人们青睐,已逐渐成为极具潜力的消费产业。顺应这一发展态势,目前靠近城镇的很多渔场都由传统单一的养殖型转变为休闲垂钓型。针对垂钓场所水质条件普遍较差的不利条件,采取生态法调节水质,效果良好,现将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1.清塘消毒,更换底泥 垂钓鱼塘虽每年按传统方法进行清塘消毒,但多未更换淤泥。由于池底淤积大量富含有机质的肥泥,因此每到高温季节,池水便呈"死水状",水质老化,水面漂浮一层由裸甲藻、蓝藻等大量繁殖而形成的绿膜、蓝膜、红膜。所以调节水质应先从更换底泥开始。方式是用泥浆泵抽出池底2/3以上的淤泥,趁雨天将"黄泥浆"水加入鱼池中。黄泥的微颗粒可在水中与悬浮物形成沉淀物,有澄清水质的作用。 2.改变放养模式,调整放养密度 传统的垂钓鱼塘放养模式多以吃食鱼为主的混放型,放养密度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1500千克以上。其最大弊端有3点:一是密度超过水体负载量,一遇天气变化极易引发泛塘死鱼现象;二是脱钩受伤鱼在高密度鱼群中易诱发鱼病;三是鱼类新陈代谢产物过多积累败坏水质。调节方法可将更换底泥后的鱼塘一分为三,每个小池内,采取80∶20的放养模式,放养主养开钓品种鱼80%,搭配20%左右以白鲢为主的肥水鱼作为"调水鱼"。鱼塘放养密度调整为每亩1000千克左右,以后根据起钓情况灵活补充。 3.生物调节,实现良性循环 可采取在垂钓鱼塘移植水生植物、投放田螺、水蚤等生物措施调节水质。每口鱼塘移植占1/5水面积的水浮莲,既可吸收池水中养分,又可抑制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还可起到盛夏遮荫降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田螺以水体中的动植物尸体、碎屑等腐殖质为主食;水蚤以浮游生物为主食。这样,可使水体生态营养环境始终保持良性循环状态。 4.适时注水,科学增氧 垂钓鱼塘必须定期加水和增氧。大雨过后的沟渠河道,水质一般较好,水中有较多的泥浆颗粒,此时往鱼塘中加注新水,能有效稀释肥度,保持水质清新和增加溶氧量。合理开启增氧机,既增加水中溶氧量,又可促进池中有机质的分解和有害气体的逸出,保持水体生态平衡。酷暑季节的晴天,每天应开动增氧机1~2小时。 5.预防鱼病 垂钓鱼塘由于脱钩受伤鱼的存在,加上密度较大,管理中稍有不慎易诱发鱼病,虽能治好,但影响水质和鱼的商品价值。为保证垂钓鱼塘中的鱼儿不掉瞟和良好的体质,需定时定量定点适量投饵和加强防疫,并确保不发生泛塘现象。为保持良好水质和鱼的质量,鱼病防治工作要以防为主,尽力避免疫情发生,杜绝使用污染水和有毒副作用的药品,坚持每月泼洒生石灰1次,必要时可泼洒强氯精等杀菌剂以改善净化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