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麦湿害是小麦生产中的五害(湿害、冻害、干热害、草害、病虫害)之一。近年湖北、准北麦区、江苏丘陵麦区等常见,每年都有不同积蓄的发生。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
症状小麦优良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混杂退化的现象。混杂退化后的种子纯度明显下降,性状变劣,品质变差,抗逆性下降,产量明显降低。病因品种混杂退化原因主要有:一是机械混杂在小麦播种、收藏、脱粒、晒种、运输及贮藏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人为的混杂...
症状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南方冬麦区及东北、华北的内蒙古、西北春麦区。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大,长椭圆形,深褐色或褐黄色,排列不规则,散生,常连接成大斑,成熟后表皮易破裂,表皮大片开裂且向外翻成...
学名MeromyzasaltatrixLinnaeus双翅目,秆蝇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贵州、云南,西达新疆、西藏。青海的海南、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也有发生。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为害较重。寄主...
症状又称茎裂病。主要为害距地面15―20cm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病部产生典型的眼状病斑,病斑初浅黄色,具褐色边缘,后中间变为黑色,长约4cm,上生黑色虫司屎状物。病情严重时病斑常穿透叶鞘,扩展到茎秆上,严重时形成白穗或茎秆折断。(图左)病...
学名Dolycorisbaccarum(Linnaeus)半翅目,蝽科。别名细毛蝽、臭大姐。分布在全国各地。寄主小麦、大麦、粟(谷子)、玉米、白菜、油菜、甘蓝、萝卜、豌豆、胡萝卜、、葱及其他农作物。为害特点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及穗部汁液...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从下部叶片向上扩展。初染病时,产生卵形至椭圆形褪绿小斑,后变黑至褐灰色,边缘黄色,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暗色霉层,严重时叶鞘和麦穗枯萎。病原我国报道的有AlternariatenuisNees.称链格孢。异名A.tenuissi...
症状又称小麦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青死病等。分布在全国各地,东北、西北春麦区发生重,黄淮海冬麦区也很普遍。全生育期均可引起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成为我国麦田常发病害,发病率205―60%,减产10%―50%或更多。苗期...
学名Apameasordens(Hufnagel)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麦穗虫。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寄主小麦、大麦、青稞、冰草、马莲草等。为害特点初孵幼虫先取食穗部花器和子房,个别取食颖壳内壁幼嫩表面,食尽后转移为害,2―3龄后在...
学名Diuraphisnoxia(Mordvilko)同翅目,蚜科。异名Brachycolusnoxius。别名俄罗斯麦蚜。分布在新疆。此外,辽河、黄河、。淮河、海河流域都是该虫适生区。国外主要分布在乌克兰、中亚、北非、东欧、尼泊尔、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