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分类: 粮食种植
时间: 2022-11-14 20:11:20
作者: 学种菜网
石家庄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400多万亩,玉米病虫害常年发生总面积2000多万亩次。玉米田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苗期害虫和玉米螟,主要病害有黑粉病、病毒病,不同年份个别品种发生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 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 一、主要症状 玉米心叶期钻食心叶,当心叶展开时形成排孔。抽穗后蛀入茎秆或穗茎内,在穗期还可咬食玉米花丝、嫩粒或蛀人穗轴中。被害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而减产,茎秆被蛀后易被风折断则损失更大。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或玉米根茬里越冬,在冬春季成虫羽化前采用铡、轧、沤、泥封等方法处理玉米秸和穗轴,消灭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 在玉米心叶期,当花叶率达10%以上时,在抽雄前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以颗粒剂防治效果最佳。可用0.3%辛硫磷颗粒剂或1%1605颗粒剂,2.5%西维因和3%呋喃丹颗粒剂灌到玉米大喇叭口内,也可用50%乙基1605乳剂1千克用10千克水稀释拌入50千克过筛的细炉渣颗粒上,撒入大喇叭口内,每株适量。如心叶期中期花叶率已达30%以上时,应先防治一次,到心叶末期再治一次。穗期发生时,可用50%敌敌畏乳油800倍~1000倍液滴灌雌穗花丝心。 3.生物防治 用含菌量为100亿/克的Bt乳剂或Bt-781等苏云金杆菌细菌农药,每亩用10倍的颗粒剂在心叶末期撒施效果很好。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叫玉米瘤黑粉病、乌米,发生普遍,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主要症状 植株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和腋芽等幼嫩组织均可受害,被害部位形成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为白色有光泽的柔嫩组织,病瘤逐渐长大变成白色或灰黑色,内部充满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最后外膜破裂,放出冬孢子。 二、发病规律 玉米黑穗病的孢子传播途径广,可以通过土壤、水流、气流传播;也可以通过人的农事操作及农机具传播;还可通过调运粮食、种子传播。此病害侵染期在玉米发芽期。 三、防治措施 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中心,包括“种、药、拔”三项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耐病品种 黑粉病重发区不要种掖单19,尽量不种掖单品种,可种鲁原单14、沪单4、莱玉2等抗性较好的品种。 2.播前药剂拌种 黑粉病是系统侵染病害,防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拌种。可用20%粉锈宁乳剂200毫升拌种50千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0.7%拌种,也可用玉米种衣剂包衣后再播种。 3.拔除病株 田间发现有病株要及时拔除,不要等到病原孢子成熟即病部变黑,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拔除,把病株及时集中焚烧,消灭传染源,切不可随意丢放。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有玉米粗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两种,我市常发生的是玉米粗缩病,俗称“坐坡”,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 一、主要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苗期受害重,5叶期~6叶期即可表现症状,病苗叶片浓绿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9叶期~10叶期,病株节间缩短,矮化明显,常不及健株的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形,花丝极少,多不结实。 二、发病规律 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感染发病也轻。如果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实行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其核心是控制毒源、降低虫源,躲避危害。 1.种植抗耐病品种 如农大108、鲁玉2、鲁单50等。 2.农业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调整播期,适当晚播,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期。彻底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减少毒源。增施有机肥,及时浇水,增强玉米抗病力。 3.药剂防治 玉米播种时要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用残效期长的农药(呋喃丹)拌种会有效的杀死传毒媒介,降低玉米被侵染的几率。玉米苗期喷洒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亩用20克~25克,消灭传毒媒介。在玉米1叶1心期,亩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天~8天喷1次,连喷3次。 玉米茎腐病 玉米茎腐病又叫青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的土传病害。病株早衰,籽粒不饱满,减产严重。 一、主要症状 病害在乳熟后期-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病株最初表现萎蔫,全株叶片突然褪色,无光泽,叶片自下而上失水变成青灰色并干枯,呈现青枯症状。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骤然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乍晴时较为多见。从始见病株到全株显症,一般需1周左右,短的仅需1天~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折倒,破开后可见茎髓组织变褐分解。籽粒无光泽灰暗,排列松散易脱粒。 二、发病规律 玉米茎腐病是以土壤带菌、侵染主根部为主的系统性侵染病害。通常当玉米进入乳熟期,植株开始衰老抗病性降低,病原菌才开始向茎基部发展,此时遇到适合的气候条件,降雨并且雨后暴晴,就会迅速发病。玉米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数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三、防治措施 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栽培技术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耐病品种 如冀丰58、丹玉16、沪单1号等。 2.农业措施 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田间初侵染来源。适期晚播能减轻茎腐病的发生。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改造下湿地等增强玉米抗性,创造不利于茎腐病发生的生态环境。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可明显降低发病率。有条件的实行轮作倒茬防止土壤中病原菌积累。 3.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可以减少种子表面带菌率,并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侵染,减轻茎腐病的发生。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150克,对水适量,拌种5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