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栽培难题破解方法
茶薪菇又称茶树菇,是近年来新开发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一种珍稀菇品,仅福建省古田县年栽培量达到1亿袋。由于茶新菇的栽培历史不长,生产管理缺乏规范化,加上该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有一股杏仁香味,所以病虫害比较多,致使产量不达标,品质下降,产品农残超标,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配方误区影响产量。
1、不达标因素:茶薪菇生物转化率可实现133%,也就是投料(干料)100公斤,可产鲜菇133公斤。产量不达标虽有诸多因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培养基配制欠妥。一是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减少麦麸用量,有的 麦麸比例仅占10%,甚至只占5%;二是石灰用量春夏秋冬一个样;三是拌料装袋上灶时间拖长,基质酸败,养分受破坏。
2、解决方法:茶薪菇整个生产周期需10个月,要消耗大量养分,营养跟不上,先天性不足,高产无法实现,必须满足其营养需求。茶薪菇所需营养主要是蛋白质,现有栽培原料是棉籽壳,蛋白质含量仅占4%,而麦麸蛋白质含量达13.5%,等于棉籽壳3倍多,其中氨基酸含量高达46%,还是维生素B1的添加剂,因此学种菜建议麦麸在配方中不可缺少,要求麦麸不低于15%。
石灰作为培养基酸碱度缓冲剂,同时增加钙素养分,其用量应按配料日的气温而定,气温20℃以下时用量少些,气温28℃以上时多些,目的是控制基质变酸,用量2-3%。
二、杂菌污染菌袋成品率不高
1、污染原因:茶薪菇菌袋杂菌污染率比其它菇类高,主要原因是栽培量较大,一般栽培户*制袋不少于5000袋,多的1万袋,工作量大,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等环节技术失控。特别是老菇区污染袋处理不好,空间杂菌孢子指数不断增加,而且杂菌抗逆力也越来越强。常见杂菌主要是绿色木霉、链孢霉、青霉、黄红曲霉等竞争性杂菌。尤其绿色木霉危害极大,一旦污染,致使菌袋报废。
2、控制措施:棉籽壳提前24小时加水集堆发酵;加入麦麸后,拌料装袋至上灶时限不超过6小时,防止基质变酸;灭菌温度控制100℃后持续24小时;搬运过程防止料袋破孔;接种选择晴天夜间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发菌培养注意控温、防潮、通风、避光;按期翻堆检查,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处理。发生螨害时可用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