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种菜网

白芨规范栽培技术

分类: 农业解答  时间: 2023-05-24 01:02:45  作者: 学种菜网 
学种菜解答:

白芨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百笠,属兰科白芨属植物,以假鳞茎入药,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由于白芨药用广泛,需求量大,在利益驱驶下过度私挖滥采,野生资源匮乏,已列入世界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白芨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目前全国均有栽培,主产于云南、四川、陕西、甘产肃等省。

1.特征特性

1.1形态特征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假鳞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齐。蒴果圆柱形,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种子细小,数多。花期4-5月,果期7~8月。(紫花大白芨特征)

1.2生长习性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潮湿的环境,不耐寒。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中生长良好。野生白芨多生长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方,如湿润的砂岩石壁苔藓层,或生长于林缘、草丛较湿润的地方;亦有部分生在海拔100-3200m的树林下面。

2.品种选择

白芨属植物全世界共有9个种,我国有4个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就其花色,白芨又分为2种,1种黄花白芨,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另1种紫花白芨,花紫红色。紫花白芨又分假鳞茎菱角状的大白芨和假鳞茎园形的小白芨2种。药用栽培以假鳞茎产量较高的紫花大白芨为主选品种。

3.栽培要领

3.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方便的的微酸性沙质壤土或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在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深耕深度20-30cm,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并开沟作成种植高畦,一犁两耙,做到土细、耙平、无残茬的农艺要求。畦宽1.3-1.5m,沟深25-30cm。

3.2合理施肥

白芨喜肥,生长期间需要肥量适中,不能脱肥。产品为地下假鳞茎,需要较多的磷钾肥。合理施肥就是按白芨需肥特点,满足其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亩施肥配方如下:

(1)底肥

有机肥2000-2500kg,在犁田前施用;10:10:10复合肥40-50kg,在耙田时施用,土肥充分混合。

(2)追肥

在白芨生育期中追施2次肥,第一次在齐苗期追施清粪水1500-2000kg,或追施10:10:10复合肥30-40kg,并浇(灌)透水1次;第二次在10-11月倒苗后或开春追施复合肥,用量同第一次或适当增加5-10kg,作为第二年的头道肥。

(3)叶面肥

白芨出苗后还要进行叶面追肥,每月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还可适当喷施微肥,如通风营养液等。(追肥和叶面肥各年追肥相同)

3.3适时种植

白芨繁殖分种子育苗和假鳞茎播种2种,但用种子育苗需要培养基,而且技术要求高,成苗难,生长慢,所以生产中一般采用假鳞茎作种。为了节约种茎,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害的假鳞茎切块,每块带1-2个芽,并用草木涂摩切口进行消毒。一般亩用种量120kg左右。

根据剑川气候特点,适合春季播种,适宜的时间为开春2-3月。播种时先按行距20-25cm开种植沟,深6-8厘米,然后按株距10-15cm摆放种茎,芽眼向上,盖土3-4cm压实,覆盖一层松毛,并浇(灌)透水。(当地常采用的种植规格为20×15cm)

3.4田间管理

(1)灌水排水

白芨喜阴,在干旱季节每10天左右浇(灌)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白芨怕涝,进入雨季后要注意清沟排水,否则假鳞茎容易腐烂。

(2)中耕除草

白芨适应性强,但长势中等,无法与长势强的杂草竞争,所以在其生育期中要进行3次中耕4次除草。前3次除草与中耕相结合,第1次在4月齐苗期,第2次在6月旺长期,第3次在8-9月生殖长生期;第4次除草在倒苗后,同时清除枯叶。中耕只能浅锄,以防伤及假鳞茎。

(3)适时追肥

白芨一生不能缺肥,适时追肥尤为重要,按3.2中(2)(3)点进行追肥。

(4)病虫害防治

虫害:以地下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害虫为主,防治一是在下种盖土前喷施杀虫剂,二是亩用90%晶体敌百虫200克拌炒过的麦麸10kg放置于田间诱杀。

病害:主要是烂根病,多在夏季雨水多时发生,常与排水不良,积水有关,所以首先要加强田间排水,不能涝渍。其次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连续用药2-3次,间隔7-10天。

(5)覆盖越冬

当白芨倒苗后及时清除杂草、枯叶,然后覆盖一层松毛或有机肥约2000kg,防止假鳞茎受冻,安全越冬。

(6)采收

种茎栽培的白芨一般种后第3年或第4年10-11月茎叶枯黄时采收,此时每株假鳞茎已达6-8个或8-10个,如不采收因拥挤而生长不良。采收后先选留顶茎即生长茎叶的假鳞茎作种,其他假鳞茎出售或加工。

猜你喜欢

农业解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