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霜霉病
分类: 花卉种植
时间: 2022-10-26 08:19:30
作者: 学种菜网
春季发病致幼苗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主要为害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如何防治菊花霜霉病?加强肥水管理,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春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菊花发生霜霉病时,有哪些症状?
春季发病致幼苗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主要为害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病叶褪绿,叶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初呈浅绿色,后变为黄褐色,病叶皱缩,叶背面菌丝较稀疏,初污白或黄白色,后变淡褐或深褐色。
菊花霜霉病的病原菌是什么?有哪些特性?
病原菌为菊花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单生或丛生,由气孔伸出,大小(225~412)μm×;(7.8~11.8)μm,主梗是全长的1/2~3/4,冠部呈3~7次叉状分枝,顶端呈2~3叉分枝,直角或锐角,顶枝长7.8~11.8μm,端细,基部稍粗,顶枝端钝圆,略膨大。孢子囊淡褐色,椭圆形,大小(24.5~31.2)μm×;(14.7~24.5)μm。病菌在病部或留种母株脚芽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借风雨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低温多雨易发病。
如何防治菊花霜霉病?
(1)加强肥水管理,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
(2)春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左右1次,共防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